薰风三首 其二

树带千岩色,人乘九夏风。岂无招隐意,谁与献诸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山林的闲适画面,同时暗含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

前两句"树带千岩色,人乘九夏风"勾勒出夏日山林的景色:树木郁郁葱葱,与山岩融为一体;人在炎炎夏日里享受着凉爽的山风。这里的"九夏"指盛夏时节,"乘"字用得巧妙,仿佛风是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表现出山风的清凉舒适。

后两句"岂无招隐意,谁与献诸公"则转折表达了诗人的内心矛盾。诗人说自己并非没有归隐山林的意愿,但又有谁能理解这种想法并推荐给当权者呢?"招隐"指邀请隐士出山,这里反用其意,表达自己渴望隐居却无人理解的苦闷。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将外在的闲适美景与内心的矛盾纠结形成反差,展现了古代文人在仕与隐之间的典型心理状态。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夏日山林的惬意,又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挣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