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远

洞房秋晚更思君,实瑟慵弹日又曛。
雁过和空书不到,满庭黄叶落纷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独守空房的女子在深秋时节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全诗通过四个生活片段,层层递进地展现了思念之苦。

首句"洞房秋晚更思君"直接点明主题:新婚房间(洞房)里,秋意渐浓的傍晚时分,女子越发思念丈夫。"更"字突出了随着时间推移,思念不断加深的情感变化。

第二句"实瑟慵弹日又曛"用细节描写思念的状态:女子连最心爱的瑟琴都懒得弹奏(实瑟指珍贵的瑟琴),就这样呆呆地看着太阳西沉。"慵"字生动表现了因思念而无心做事的慵懒状态。

第三句"雁过和空书不到"转向室外:大雁飞过晴朗的天空,却没能带来丈夫的书信。古人认为大雁能传书,这里用"和空"(晴朗天空)反衬失望之情,形成强烈对比。

最后"满庭黄叶落纷纷"以景结情:整个庭院都是纷纷飘落的黄叶。这个意象既点明深秋时节,又暗示女子内心的孤寂就像落叶般纷乱。一个"满"字,让思念之情有了具体的画面感。

全诗妙在通过"室内懒弹琴-看日暮-望飞雁-见落叶"四个连贯动作,把抽象的思念写得具体可感。时间从傍晚到入夜,空间由内而外,情感由淡转浓,最后定格在满院落叶这个富有感染力的画面上,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中人的孤寂与期盼。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