蛎奴歌
介虫三百有六十,蟹族爬沙乃其一。
旁加八跪撑双螯,带甲横行风雨疾。
无端幻作腹居虫,窃食蛎肉专其宫。
吾闻出者为奴入者主,主今安在奴称雄。
吁嗟乎,大鱼啖多虾䱉泣,触蛮蜗角争方急。
鹊巢古亦有鸠居,燕室终须防雀入。
旁加八跪撑双螯,带甲横行风雨疾。
无端幻作腹居虫,窃食蛎肉专其宫。
吾闻出者为奴入者主,主今安在奴称雄。
吁嗟乎,大鱼啖多虾䱉泣,触蛮蜗角争方急。
鹊巢古亦有鸠居,燕室终须防雀入。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讽刺了现实中的"反客为主"现象,核心思想是:坏人霸占了好人的东西,还耀武扬威。
全诗分为三层:
1. 螃蟹变强盗(前6句)
用螃蟹比喻坏人:本来螃蟹是正常生物("介虫"指甲壳类),但突然变成寄生虫("腹居虫"),霸占牡蛎的壳。就像现实中有些人表面正经,暗地里侵占他人利益。
2. 讽刺身份颠倒(中间4句)
用"主奴关系"打比方:本该是客人(奴)的螃蟹反而成了主人,真正的主人(牡蛎)却无处可去。就像现实中下属架空领导,租客赶走房东这类荒唐事。
3. 延伸社会现象(后6句)
用三个常见现象作类比:
- 大鱼吃小鱼:强者欺凌弱者
- 蜗牛争地盘:为小利益争斗不休
- 鹊巢鸠占:霸占他人财产
提醒人们要警惕这种"反客为主"的现象。
写作特色:
- 全篇用海鲜打架比喻人事,既有趣又犀利
- "带甲横行"等词活画出坏人嚣张姿态
- 最后用"防雀入"收尾,像一声警钟
现实意义:
这首诗就像一面照妖镜,让那些巧取豪夺、鸠占鹊巢的行为无所遁形。今天读来依然能联想到职场霸凌、房产纠纷等现代问题,说明人性中的贪婪从古至今都没变。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