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居人喊虎

猛虎岂云猛,潜藏伺天昏。
行行出丛薄,稍稍入孤村。
孤村何所利,所利犬与豚。
谁知仁者勇,去恶义自敦。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老虎在夜晚出没的故事,但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是关于"勇敢除恶"的道理。

白天看不到老虎,因为它专门挑天黑时躲着出来("潜藏伺天昏")。它从树林里悄悄走出来("行行出丛薄"),慢慢溜进人少的村子("稍稍入孤村")。老虎来村里就是为了偷吃猪狗("所利犬与豚"),干些欺负弱小的坏事。

但诗人突然话锋一转:真正勇敢的人("仁者勇")不会放任这种恶行。只要坚持正义("义自敦"),就能赶走这些祸害。就像村里人发现老虎后大声喊叫驱赶一样,面对恶势力就该勇敢站出来。

全诗妙在把"老虎"比作生活中各种欺软怕硬的坏人。他们专挑弱者下手(就像老虎只敢去人少的村子),但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对抗(像村民喊叫驱虎),就能战胜邪恶。最后两句是诗眼,点明真正的勇气不是蛮力,而是坚持正义的决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