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桐野前辈督学顺天
先生人中龙,天与君子性。
平时颇跌宕,临事乃刚正。
忆昨典浙闱,量涵江海净。
无私消谤𦦨,冰雪久弥㵾。
至今桃李门,得士称最盛。
数椽居帝里,贫过荥阳郑。
俸钱付书估,斗酒谋主孟。
时复召朋侪,琅琅发高咏。
弹丸跃奇句,传写宁待竟。
李杜韩白苏,篇篇资考证。
他文率称是,手笔谁能倩。
以此彻主知,蓬山夐无并。
趋营几新辈,时世梳妆靓。
恬澹其素然,卓哉觇品行。
国家设遗补,拔擢半长令。
庶常间改授,历职例不更。
敢云著作庭,迁转薄谏诤。
于公实久次,事异初徵聘。
比者适乏人,铨曹列名请(去声)。
终焉寝前议,上赖天子圣。
宫坊俄晋秩,侍读继申命。
小试惜宏才,留为作人庆。
使星不涖蜀,畿辅观为政。
古来豪右区,当代儒风竞。
文通山后族,武达代来姓。
一一操管从,妍媸归皎镜。
将空冀野群,往矣执衡柄。
弦琴视拂拭,匣剑待磨锃。
苞苴自不入,篱棘何妨摒。
必若振先声,务须釐积病。
朱衣群吏导,绛帐诸生迎。
讵非稽古力,荣宠一时并。
公貌谦愈冲,公怀直且劲。
和光得人爱,严气生我敬。
良辰乍招携(同人于端午日饯别城南江亭),临别心怲怲。
城南好亭榭,快若披画㡧。
每来必迟留,天水互澄映。
饮徒散将尽,自此稀游泳。
计公还朝日,吾已理归榜。
赠言抒所怀,甘被俗嘲评。
平时颇跌宕,临事乃刚正。
忆昨典浙闱,量涵江海净。
无私消谤𦦨,冰雪久弥㵾。
至今桃李门,得士称最盛。
数椽居帝里,贫过荥阳郑。
俸钱付书估,斗酒谋主孟。
时复召朋侪,琅琅发高咏。
弹丸跃奇句,传写宁待竟。
李杜韩白苏,篇篇资考证。
他文率称是,手笔谁能倩。
以此彻主知,蓬山夐无并。
趋营几新辈,时世梳妆靓。
恬澹其素然,卓哉觇品行。
国家设遗补,拔擢半长令。
庶常间改授,历职例不更。
敢云著作庭,迁转薄谏诤。
于公实久次,事异初徵聘。
比者适乏人,铨曹列名请(去声)。
终焉寝前议,上赖天子圣。
宫坊俄晋秩,侍读继申命。
小试惜宏才,留为作人庆。
使星不涖蜀,畿辅观为政。
古来豪右区,当代儒风竞。
文通山后族,武达代来姓。
一一操管从,妍媸归皎镜。
将空冀野群,往矣执衡柄。
弦琴视拂拭,匣剑待磨锃。
苞苴自不入,篱棘何妨摒。
必若振先声,务须釐积病。
朱衣群吏导,绛帐诸生迎。
讵非稽古力,荣宠一时并。
公貌谦愈冲,公怀直且劲。
和光得人爱,严气生我敬。
良辰乍招携(同人于端午日饯别城南江亭),临别心怲怲。
城南好亭榭,快若披画㡧。
每来必迟留,天水互澄映。
饮徒散将尽,自此稀游泳。
计公还朝日,吾已理归榜。
赠言抒所怀,甘被俗嘲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写给前辈周桐野的送别诗,用平实的语言赞美了对方的品德才华,并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人物形象塑造
诗人笔下的周桐野是个立体饱满的形象:
1. 如"人中龙"般出众,既有洒脱随性的一面(平时爱喝酒交友、即兴作诗),遇到正事却刚直不阿
2. 作为考官时像"江海"般包容公正,选拔出许多优秀人才
3. 生活清贫却高雅,俸禄都用来买书,常与朋友吟诗作对
4. 诗作水平极高,能和李杜等大诗人比肩,连皇帝都欣赏他的才华
二、仕途际遇描写
诗中透露了古代文人的职场生态:
- 周桐野虽然德才兼备,但晋升过程并不顺利(有人阻挠他的提拔)
- 最终因皇帝赏识,先后担任太子属官和皇帝侍读
- 现在外派顺天督学,诗人认为是大材小用
三、情感表达技巧
1. 用具体事例代替空泛赞美:如"俸钱付书估"写清贫,"弹丸跃奇句"写才思敏捷
2. 巧妙运用对比:
- 平时随性 vs 办事认真
- 才华横溢 vs 官职不高
- 热闹饯别 vs 即将分离的惆怅
3. 结尾情感真挚:想到等对方回京时自己可能已回乡,伤感中带着对友人仕途的祝福
全诗就像一幅生动的文人画像,让我们看到一位真实可感的清官学者形象,也感受到古代文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诗中既有对友人才能的钦佩,也有对官场现实的无奈,最后回归到质朴的离别之情,层次丰富而动人。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