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立夏时节南风吹拂下,堤边树木的动态景象,通过拟人手法传递出季节更替的微妙情感。
前两句"堤边树子最无情,恰则春归第一程"用反语说树"无情"——明明春天刚走(第一程),树木就迫不及待地随风摇摆,仿佛对春天的离去毫不在意。这种写法反而突出了人对春逝的留恋。
后两句"舞向南风浑不住,叶间羞损旧啼莺"更生动:树叶在初夏南风中狂舞,把藏在枝叶间的黄莺都晃得站不稳脚。"羞损"二字特别巧妙,既写黄莺被晃得狼狈的憨态,又暗示鸟儿仿佛在为失去春天的庇护而害羞懊恼。
全诗的精妙在于:
1. 用树木的"无情"反衬人的多情
2. 把南风、树叶、黄莺都写成有情绪的活物
3. "羞损"这个动作描写,让静态的树叶和动态的鸟儿形成趣味互动
4. 通过小场景传递出季节转换时那种既新鲜又怅惘的复杂感受
就像我们突然发现街边梧桐开始疯长新叶时,那种"夏天来得真突然"的感叹,诗人把这种生活瞬间捕捉得既鲜活又有诗意。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