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清明时节的阴晴变幻景象,暗含对世态炎凉的讽刺。
上阕写景:清晨阴云密布,傍晚却突然放晴。诗人重游故地过清明,看到的却是富贵人家的奢靡——连乌云都像镶着金银边,雨水中仿佛飘着酒肉腥味。这里用"黄云""白雨"的异常色彩,暗示社会的不正常现象。
下阕抒情:诗人面对此景竟写不出诗句,因为实在没有吟咏的兴致。最后两句最精彩:紫泥(富贵人家的污水)混入桃花汛的春水,流过红桥时却悄无声息。这个画面既写实又象征——权贵的污浊正无声地污染着美好事物,而世人对此习以为常、漠然视之。
全词妙在:
1. 用天气变化暗喻世事变幻
2. "金银气""酒肉腥"直刺奢靡之风
3. 结尾的"不作声"三字,道尽对麻木社会的无奈
4. 看似写景,实则句句含讽,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
诗人用清明时节的特殊氛围,揭露了那个年代"朱门酒肉臭"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虚伪世风的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