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渡

溽风吹暑透人肌,我仆云痡我马疲。
隔岸渡船呼不应,柳阴深处立多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炎夏日里等待渡船的疲惫旅人形象,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用"溽风"(闷热的风)和"透人肌"(热得穿透皮肤)直接让读者感受到酷暑的难耐。仆人累病了,马也疲惫不堪,三个"我"字连用,强调旅人孤立无援的状态,为下文渡船不应埋下伏笔。

后两句像电影镜头:河对岸的渡船明明就在眼前,却怎么呼唤都没人应答。这个"呼不应"的细节特别真实,让人联想到生活中那种近在咫尺却无法触及的焦灼感。最后定格在"柳阴深处立多时"的画面,柳荫本该是乘凉的好去处,但长时间站立其中反而凸显了等待的煎熬。

全诗妙在没有直接说"我好惨",而是通过暑热、病仆、疲马、不应的渡船这些具体事物,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种燥热、疲惫又无奈的复杂情绪。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比直接抱怨更让人印象深刻,每个在烈日下等过车、排过队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柴随亨

柴随亨(一二二○~?),字刚中,号瞻岵居士,江山(今属浙江)人。宋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时年三十七(《宝祐四年登科录》)。曾知建昌军。宋亡,与兄望、弟元亨、元彪俱隐于榉林九磜之间,世称‘柴氏四隐’。著作已佚。明万历中裔孙复贞等搜辑遗稿,编为《柴氏四隐集》。事见清同治《江山县志》卷一一。柴随亨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柴氏四隐集》为底为本,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