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张子仪韵

半生江海惯浮游,邂逅今成客此州。
忧国幸逢年谷熟,望乡长恨晚山稠。
连天烟雨双鸿雁,满地风波一白鸥。
独把酒杯悲节物,何时弟劝与兄酬。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漂泊半生的游子在他乡的复杂心情,语言平实却情感真挚。

首联"半生江海惯浮游,邂逅今成客此州"直白地道出诗人半辈子都在外漂泊,如今偶然来到这个地方作客。一个"惯"字透露出对漂泊生活的习以为常,也暗含无奈。

颔联"忧国幸逢年谷熟,望乡长恨晚山稠"展现了诗人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为国家遇上丰收年景而欣慰,另一方面又因重重山峦阻隔了望乡的视线而惆怅。"稠"字用得巧妙,把山峦的密集具象化,更凸显思乡之情的浓烈。

颈联"连天烟雨双鸿雁,满地风波一白鸥"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传递孤独感。烟雨中成双的鸿雁反衬出诗人形单影只,就像风波中独自飞翔的白鸥。这里"双"与"一"的数字对比尤其动人。

尾联"独把酒杯悲节物,何时弟劝与兄酬"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独自饮酒感伤时节变迁,期盼着能与兄弟把酒言欢的那天。"劝"与"酬"两个动作,让想象中的团聚场景跃然纸上。

全诗以质朴的语言,通过漂泊与思乡、独处与团聚的对比,道出了每个游子心中最柔软的乡愁。特别是最后对兄弟团聚的期盼,让这种情感更显温暖动人。诗中"惯"、"稠"、"双"、"一"等字眼的精准运用,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亮点。

章甫

(1045—1106)建州浦城人,徙居苏州,字端叔。神宗熙宁三年进士。调临川尉,移知寿春。进所著《孟子解义》,除应天府国子监教授,改著作佐郎。元丰中知山阴县,监左藏北库。哲宗朝通判宿州,复除开封府提举常平等事。徽宗即位,知虔州。崇宁初为都官郎中,时立元祐党籍,乃上言元祐臣僚因国事获罪,不应刻名著籍,禁锢子孙。坐忤宰相曾布,降官知泰州。后提举舒州灵仙观以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