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寺簿劝农追和渊明见贻
江汉之会,中具五民。
见异而迁,乃丧厥真。
相彼樊山,我行所因。
有閒其壤,问彼居人。
方时清明,家自为稷。
其薮其浸,其动其植。
孰为使民,有田不穑。
亦惟蒲鱼,恃此鲜食。
岁运周回,景躔西陆。
帝籍重开,天颜逾穆。
耕事将起,毋荒游逐。
凡我农官,戒民宜宿。
戒民伊何,美成在久。
譬彼射侯,则求其耦。
驱率慵堕,转缘南亩。
数耘疾收,在而心手。
农亦有书,匪藏金匮。
盍耕如莘,盍馌如冀。
桑荫清好,浊醪日至。
已勤而食,则无所愧。
勿谓此州,远连边鄙。
我疆西北,尽其四履。
风雨顺时,日星循轨。
屡丰作颂,以致归美。
见异而迁,乃丧厥真。
相彼樊山,我行所因。
有閒其壤,问彼居人。
方时清明,家自为稷。
其薮其浸,其动其植。
孰为使民,有田不穑。
亦惟蒲鱼,恃此鲜食。
岁运周回,景躔西陆。
帝籍重开,天颜逾穆。
耕事将起,毋荒游逐。
凡我农官,戒民宜宿。
戒民伊何,美成在久。
譬彼射侯,则求其耦。
驱率慵堕,转缘南亩。
数耘疾收,在而心手。
农亦有书,匪藏金匮。
盍耕如莘,盍馌如冀。
桑荫清好,浊醪日至。
已勤而食,则无所愧。
勿谓此州,远连边鄙。
我疆西北,尽其四履。
风雨顺时,日星循轨。
屡丰作颂,以致归美。
现代解析
这首诗《酬寺簿劝农追和渊明见贻》是一首劝农诗,通过阐述农业的重要性,鼓励农民辛勤耕作,希望他们能获得丰收。我们来一步步解析这首诗的精髓:
1. 开头背景: - 诗人提到江汉地区,这里有很多五谷,但有些人见异思迁,就放弃了应有的本业。 - 接着提到樊山,这里是诗人的行经之地,他观察到当地农民的耕作情况。
2. 农村景象: - 当地农民在清明时节开始耕种,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 - 水田里既有鱼虾,也有可供食用的植物。 - 光阴流转,农民们按照季节规律耕作。 - 指令要求农民们不要放任自己,而是要勤劳耕种,避免荒废时光。 - 农民应该按照古代贤人的方法耕作,如商汤时期的贤臣。
3. 鼓励勤劳: - 农业也有自己的经典书籍,不像金库那样深奥难懂。 - 希望农民们像古代贤人一样,不图安逸,如商汤时期的贤臣一般勤奋。 - 农民们在劳动之余,可以享用清凉的桑树下乘凉,享受美酒。 - 生活勤劳,自然不会感到愧疚。 - 虽然这个地区远离边疆,但依然是富饶之地,农民们应该好好耕作。 - 风雨适时,日月星象也按照自然规律运行,丰收是必然的。 - 农民应该多次进行耕作和收获,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收成。
整首诗通过描述农民的辛勤耕耘,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并鼓励农民们勤奋工作,以期获得丰收。诗中充满了对农民生活的关切和对勤劳、节俭美德的赞美。
罗愿
罗愿 (1136~1184) 字端良,号存斋,徽州歙县呈坎人。汝楫子。荫补承务郎。宋乾道二年(1166)进士 ,历任鄱阳知县、赣州通判、鄂州知事,人称罗鄂州。精博物之学,长于考证。文章精炼醇 雅,有秦汉古文之风。所撰《新安志》10卷,体例完备,章法严密,舍取并合随主旨而定, 尤详物产。提出编纂方志要注重民生,为后世学者重视。著有《尔雅翼》20卷、《鄂州小集 》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