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抒感八章 其八

灯烟曳竹作绡红,小簟安樽自听虫。
骨相苦寒逢热夜,心魂欲逝得回风。
故刀拟拜屠牛佛,弄笔难收汗马功。
信尔无愁谈故事,隔庭儿女笑迷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夜独坐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透着一丝超脱的幽默感。

前两句写夜间的闲适场景:灯烟像轻纱一样拂过竹影,诗人坐在凉席上自斟自饮,听着虫鸣。但接下来笔锋一转,说自己天生"苦寒"的体质(可能指性格或命运),偏偏遇上炎热的夏夜;内心几乎要消散时,又被回旋的凉风唤回。这种矛盾感暗示着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中间两句用了两个有趣的自嘲比喻:像屠夫对着"屠牛佛"拜刀(既想放下屠刀又不得不谋生),像文人摆弄笔墨却难比战场立功(暗指自己的文字事业难有实际成就)。这种自我调侃让沉重的情绪变得轻盈。

最后两句突然跳出自己的愁绪,听见隔壁孩童无忧无虑的笑声。这个意外收尾很妙:既对比出成年人的烦恼,又通过孩童的天真暗示愁绪终会消散。整首诗像夏夜的一阵凉风,把深沉的人生感慨吹得淡然飘远。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