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衲公之彭门兼寄实甫

落叶满风寺,乱禽号雪园。
独持空钵去,何处乞朝昏。
野甸荒残烧,河堤积冻痕。
倘然逢阿弟,已是到彭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衲公)在寒冬中独自远行的场景,充满了孤寂与坚韧的意境。

前两句用落叶、风雪、乱禽的叫声,勾勒出一个萧条冷清的寺院和花园景象,为全诗定下苍凉的基调。僧人拿着空钵出门化缘("乞朝昏"指早晚乞食),却不知该去哪里,暗示世道艰难、布施不易。

五六句进一步拓展视野:原野上残留着野火焚烧的痕迹,河堤结着冰冻的裂痕。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既点明严冬时令,也暗喻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出现温暖的期待:如果路上遇到弟弟(实甫),说明已经到达目的地彭门。这里突然出现的亲情牵挂,让前文的孤寂感得到些许慰藉,也点明了"兼寄实甫"的题旨。

全诗通过寒冬意象与僧人独行的对比,展现了修行者清苦坚毅的精神世界,又在结尾处透露人间温情,刚柔相济。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前路艰难仍坚持前行"的生命力,以及风雪途中对亲情的期盼,这些情感跨越时空,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