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读周公瑾传)
事茫茫、赤壁半帆风,四海忽三分。想苍烟金虎,碧云铜爵,恨满乾坤。郁郁秣陵王气,传到第三孙。风虎云龙会,自有其人。
朱颜二十有四,正锦帏秋梦,玉帐春声。望吴江楚汉,明月伴英魂。浥浥小桥红浪湿,抚虚弦、何处得郎闻。雪堂老,千年一瞬,再击空明。
朱颜二十有四,正锦帏秋梦,玉帐春声。望吴江楚汉,明月伴英魂。浥浥小桥红浪湿,抚虚弦、何处得郎闻。雪堂老,千年一瞬,再击空明。
现代解析
这首词以三国名将周瑜(字公瑾)的故事为背景,通过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一代英雄的传奇人生。
上阕开篇就用"赤壁半帆风"的画面感,瞬间把我们拉回那场改变历史走向的赤壁之战。"四海忽三分"六个字就概括了天下格局的巨变。接着用"苍烟金虎"(战火硝烟)、"碧云铜爵"(庆功酒器)这些意象,生动再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特别提到秣陵(南京)的帝王之气传到第三代就衰落了,暗示历史兴衰无常,但每个时代都会出现像周瑜这样的英雄人物。
下阕聚焦周瑜个人形象:24岁就建功立业的年轻将领,既有"锦帏秋梦"的儿女柔情,又有"玉帐春声"的统帅气度。"望吴江楚汉"以下几句尤为动人,写后人追忆英雄时,仿佛还能看见明月映照着英魂,听见战鼓回荡在江面。最后用"雪堂老"(可能指苏轼)的视角,把千年的历史长河浓缩在一瞬间,表达了对英雄气概的永恒追慕。
全词最妙的是刚柔并济的笔法:既有"赤壁半帆风"的壮阔,又有"玉帐春声"的旖旎;既写"恨满乾坤"的家国大义,又写"抚虚弦"的个人惆怅。这种多层次的情感交织,让历史英雄不再是教科书里的符号,而成为了有血有肉、可感可触的鲜活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