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生假山
匠智无遗巧,天形极幽探。
谓我爱山者,为山列前檐。
颓垣不数尺,万崄由心潜。
或开如断裂,或吐似谺𧯃。
或长随靡迤,或瘦露崆嵌。
阴(一作险)穴觑杳杳,高屏立巉巉。
后出忽孤耸,群奔沓相参。
叆若气融结,突如鬼镌镵。
昔岁贬荆楚,扁舟极东南。
孤山马当夹,两岸临江潭。
常恨江水恶,轻风不留帆。
峰峦千万状,可爱不可谈。
但欲借粉绘,图之挂纨缣。
岂如几席间,百态生浓纤。
暮云点新翠,孤烟起朝岚。
况此穷冬节,阴飙积凝严。
幽斋喜深处,远目生遐瞻。
昼卧不移枕,晨兴自开帘。
吾闻君子居,出处无常占。
卷道或独善,施物仁贵兼。
于时苟无益,怀禄古所惭。
嵩山幸不远,薇蕨岂不甘。
自可结幽侣,披云老溪岩。
胡为不即往,一室安且恬。
辱子赠可愧,因诗以自谗(续校:谗字疑)。
谓我爱山者,为山列前檐。
颓垣不数尺,万崄由心潜。
或开如断裂,或吐似谺𧯃。
或长随靡迤,或瘦露崆嵌。
阴(一作险)穴觑杳杳,高屏立巉巉。
后出忽孤耸,群奔沓相参。
叆若气融结,突如鬼镌镵。
昔岁贬荆楚,扁舟极东南。
孤山马当夹,两岸临江潭。
常恨江水恶,轻风不留帆。
峰峦千万状,可爱不可谈。
但欲借粉绘,图之挂纨缣。
岂如几席间,百态生浓纤。
暮云点新翠,孤烟起朝岚。
况此穷冬节,阴飙积凝严。
幽斋喜深处,远目生遐瞻。
昼卧不移枕,晨兴自开帘。
吾闻君子居,出处无常占。
卷道或独善,施物仁贵兼。
于时苟无益,怀禄古所惭。
嵩山幸不远,薇蕨岂不甘。
自可结幽侣,披云老溪岩。
胡为不即往,一室安且恬。
辱子赠可愧,因诗以自谗(续校:谗字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人工假山的精巧之美,同时借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假山之妙(前16句)
诗人用"匠智无遗巧"开篇,赞叹假山工匠的巧夺天工。通过一连串生动的比喻,把静态的假山写得活灵活现:有的像真山断裂,有的似山洞张开,有的蜿蜒绵长,有的瘦削嶙峋。高低错落的山势,时而孤峰突起,时而群峰并立,仿佛云雾凝结而成,又像鬼斧神工雕刻。
2. 回忆真山水(中间12句)
看着假山,诗人想起当年被贬南下时见过的真实山水。马当山夹江而立,千万种姿态的峰峦令人陶醉。当时就想把这些美景画下来,如今却发现眼前的假山更妙——在书房就能欣赏各种山势,看暮云点翠、晨烟升腾,冬日里也别有韵味。
3. 人生感悟(最后12句)
由假山引发思考:君子处世不必拘泥形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做官不能造福百姓,拿着俸禄也会羞愧。诗人觉得嵩山不远,采薇而食也很甘甜,本可隐居山林,但如今安于这一室之乐。结尾谦称受赠假山有愧,借这首诗自我反省。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把人工景观写得比真山还有趣,展现古人"以小见大"的审美情趣
2. 由物及人,自然过渡到人生哲理的思考
3. 语言生动形象,比如描写山势的"或开如断裂,或吐似谺𧯃"等句,让人仿佛亲眼所见
4. 流露出的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情怀,容易引起现代人共鸣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