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赠程生(生善刻玉)
留都十月九塘报,程生拍手向东笑。
三百斤石一手提,自典冬衣买乌号。
玄霜十月道途难,雪花如石打马鞍。
敝衣三尺不掩体,尚说淮南飞不寒。
自从和议成反复,正使羁囚尚书戮。
天子咨嗟发帑金,经略提兵过鸭绿。
材官猛士气如云,玉刻腰带金麒麟。
朝廷岂无胡都堂,人问不少戚将军。
往闻倭奴寇浙时,义乌贵者至千人。
倭奴机关亦易与,结羊挥扇驱妇女。
十步一伏九步连,八尺神刀吼秋雨。
程君切玉如切肉,倭刀虽强不过玉。
三百斤石一手提,自典冬衣买乌号。
玄霜十月道途难,雪花如石打马鞍。
敝衣三尺不掩体,尚说淮南飞不寒。
自从和议成反复,正使羁囚尚书戮。
天子咨嗟发帑金,经略提兵过鸭绿。
材官猛士气如云,玉刻腰带金麒麟。
朝廷岂无胡都堂,人问不少戚将军。
往闻倭奴寇浙时,义乌贵者至千人。
倭奴机关亦易与,结羊挥扇驱妇女。
十步一伏九步连,八尺神刀吼秋雨。
程君切玉如切肉,倭刀虽强不过玉。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程生的雕刻师,在战争背景下的热血故事。全诗用生动的画面和对比手法,展现普通人的家国情怀。
开头很抓人:十月的南京传来军情急报,程生这个刻玉的工匠突然大笑拍手。他典当冬衣买弓箭(乌号),能单手提起三百斤石头——这里用夸张手法,刻画出一个看似文弱实则力大无穷的匠人形象。
接着用寒冬行军画面制造反差:大雪像石头一样砸在马鞍上,程生衣服破得遮不住身体,却嘴硬说"淮南不冷"。这种苦中作乐的描写,突出了普通人的坚韧。
中间转到时局批判:朝廷和战不定,高官被囚杀,皇帝不得不拨款打仗。这里用"材官猛士气如云"的雄壮,对比"玉刻腰带金麒麟"的奢华,暗讽某些官员只会摆排场。
最精彩的是战争场面描写:用"十步一伏"写倭寇战术诡诈,用"八尺神刀吼秋雨"形容刀光凛冽。最后回到程生的本领——他刻玉如切肉,而倭刀再锋利也刻不动玉,这个比喻既呼应他匠人身份,又暗喻中华文明的坚韧不可摧毁。
全诗妙在把家国大事和一个小人物串联起来,没有空洞口号,而是用"典冬衣""破衣服"这些生活细节,展现普通人朴实的爱国心。特别是结尾的"切玉"比喻,把工匠手艺升华为民族精神的象征,既巧妙又有力量。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