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均州招饮沧浪亭席上口占同席王杨两孝廉余门人东官黄于广

路迷江汉百愁生,亭入沧浪一棹轻。
鼓枻偶闻渔父唱,濯缨宁比使君清。
层崖雨过芙蓉湿,曲岸烟开翡翠明。
尘满素衣归未得,石泉空负故山盟(余石洞有洗耳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沧浪亭宴饮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与历史典故的融合,表达出仕途迷茫与归隐向往的矛盾心情。

首联"路迷江汉百愁生"用迷路的比喻,暗示作者在官场中彷徨无助的苦闷;而"亭入沧浪一棹轻"则笔锋一转,描写轻舟进入沧浪亭的惬意,形成情绪上的对比。这里"沧浪"既是实指亭名,也暗含《楚辞》中"沧浪之水"的典故。

颔联借用《楚辞·渔父》的典故:听到渔夫唱歌,想起"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的句子。作者自问:我的品行真能像古代贤臣那样高洁吗?这一问透露出对自身仕宦生涯的反思。

颈联转为写景:雨后的山崖湿润清新,弯曲的河岸在烟雾散开后如翡翠般明亮。"芙蓉湿"与"翡翠明"的意象既写实又富有诗意,展现出雨后景色的清新动人。

尾联直抒胸臆:官袍沾满尘土却不得归去,故乡石洞的洗耳泉(象征隐居生活)只能辜负了。"洗耳泉"借用尧时高士许由洗耳的典故,强烈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仕途现状形成尖锐矛盾。

全诗艺术特色在于:用典自然不露痕迹,将《楚辞》典故与眼前景物完美结合;对仗工整却不显呆板,如"层崖"对"曲岸","雨过"对"烟开";情感表达含蓄深沉,通过景物描写和典故运用,婉转道出内心的仕隐矛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