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公馀言怀
荆扉栖息久,壮志未能摅。
昨被半通绶,新持三尺书。
虽然烦听讯,何足挠冲虚。
伺隙馀公局,开编入燕居。
敢希成大器,唯恐近污渠。
心欲平冤狱,情奚病猾胥。
贤门不多地,贱子幸投裾。
每得高文贶,翻嗟旧业疏。
自滋忘弃学,岂复怅离蔬。
若使华无实,宁为蔽芾樗。
昨被半通绶,新持三尺书。
虽然烦听讯,何足挠冲虚。
伺隙馀公局,开编入燕居。
敢希成大器,唯恐近污渠。
心欲平冤狱,情奚病猾胥。
贤门不多地,贱子幸投裾。
每得高文贶,翻嗟旧业疏。
自滋忘弃学,岂复怅离蔬。
若使华无实,宁为蔽芾樗。
现代解析
这首诗《和公馀言怀》是一位官员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他对仕途、理想和现实的复杂感受。我用现代人容易理解的方式拆解一下:
1. 职场新人的矛盾
开头说自己像长期关在荆条门里(比喻基层岗位),抱负一直没机会施展。突然收到任命书("半通绶""三尺书"指委任状),既兴奋又忐忑——就像现代年轻人突然升职,既开心又怕能力不足。
2. 工作困扰与自我调节
提到公务琐碎("烦听讯")但不会动摇内心("冲虚"指淡泊心境)。下班后("馀公局")就看书充电("开编"),这种工作与学习的平衡,很像今天上班族抱怨加班多,但坚持抽空自我提升。
3. 职场生存智慧
"敢希成大器,唯恐近污渠"说想干大事又怕被不良风气污染,像极了职场新人既想表现又怕同流合污的矛盾。"心欲平冤狱"体现理想主义,但"情奚病猾胥"又无奈于官场老油条的刁难,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碰撞现在也很常见。
4. 贵人相助的感恩
感谢领导("贤门")提携,把对方文章("高文贶")当范文学习,反而觉得自己以前学的东西("旧业")不够用了。这种遇到伯乐后加倍努力的心态,就像实习生遇到好领导后的奋发状态。
5. 人生价值观宣言
最后用比喻表态:如果才华没有实际价值("华无实"),宁愿当棵没用的臭椿树("蔽芾樗")。这相当于现代人说"与其混日子,不如躺平",展现了知识分子的清高气节。
全诗精髓在于:一个理想主义公务员的职场日记。既有升职的暗喜、工作的压力,又有对抗油腻的坚持和保持初心的倔强,最后升华到"务实比虚名更重要"的人生观。这些古代官员的烦恼,其实和现代职场人的心境惊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