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寥元饰 其二

世途湔去利名垢,僧榻来熏知见香。昭旷情怀陶靖节,清明风韵孟襄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前两句"世途湔去利名垢,僧榻来熏知见香"用比喻手法说:人生路上要洗去追名逐利的污垢,在清净的禅房里让智慧之香熏陶心灵。就像洗掉身上的脏东西,换上干净衣服一样清爽。

后两句"昭旷情怀陶靖节,清明风韵孟襄阳"举了两位古人为例:陶渊明(靖节先生)有着开阔豁达的胸怀,孟浩然(襄阳人)带着清朗明净的气质。诗人向往像他们那样,不为世俗所累,保持纯粹自然的心境。

全诗通过日常比喻和典型人物,传递出一个朴素道理:与其在名利场中打滚,不如静心修养,活出通透自在的人生。就像现代人常说的"放下包袱,轻装前行",这种生活智慧古今相通。

释慧空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