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

延平神物久沦亡,玉匣铅刀耿夜光。
自此东门无猎犬,悬知去国有屠羊。
寰中日月驱流电,海上风云拥大荒。
向子素来谙曲调,不胜闻笛感山阳。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关于失落和思念的故事,以下是我的分析:

诗的开头提到“延平神物久沦亡”,这里的“延平”指的是一个古代的地名,而“神物”可能是指古代珍贵的文物或者神话中的宝物。诗人用“久沦亡”来表达这件神物已经失传或者消失很久了,让人感到遗憾和惋惜。

“玉匣铅刀耿夜光”,这里“玉匣”是装神物的盒子,“铅刀”则是指铅制的刀,而“耿夜光”则形容刀在夜晚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句话意味着虽然神物已经失去了,但是曾经的神器和它所带来的光彩仍然让人难忘。

接下来,“自此东门无猎犬,悬知去国有屠羊。”诗人用“东门无猎犬”和“去国有屠羊”这样的对比,表达了一种失落和孤独的感觉。可能是指诗人因为神物的消失而感到心情沉重,就像城市里的东门不再有欢快的猎犬叫声,而只有国家失去和平的阴影。

“寰中日月驱流电,海上风云拥大荒。”这里的“寰中”是指整个世界,“日月驱流电”形容时间飞逝,而“海上风云拥大荒”则是描绘大自然的变幻莫测和广袤无垠。这句话意味着诗人感慨岁月流逝,自然界也在不断变化。

最后两句“向子素来谙曲调,不胜闻笛感山阳。”中的“向子”是指诗人自己,“谙曲调”说明他懂得音乐,而“不胜闻笛感山阳”则是说他听到笛声后,心中涌起对远方山阳的思念。这里的“山阳”可能是指诗人的家乡或者是曾经有美好回忆的地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失落的神物、逝去的时间和遥远故乡的怀念,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诗的韵律和谐,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