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峪
孤策狎清旷,萧晨纡远步。
坦怀足虚受,延接生妙悟。
复岭抱重冈,奇搆见回互。
石豁白云屯,岩张流水住。
人迹阒云灭,残村寄深处。
败垣立缺齿,老屋饱撑柱。
臼冷肥𧔥穴,场荒射干赴。
山田久污莱,依稀辨樵路。
缅彼岩栖人,白骨委丘墓。
情专理岂敚,火传薪偶傅。
搴蓬启长叹,苍苍夕阳暮。
坦怀足虚受,延接生妙悟。
复岭抱重冈,奇搆见回互。
石豁白云屯,岩张流水住。
人迹阒云灭,残村寄深处。
败垣立缺齿,老屋饱撑柱。
臼冷肥𧔥穴,场荒射干赴。
山田久污莱,依稀辨樵路。
缅彼岩栖人,白骨委丘墓。
情专理岂敚,火传薪偶傅。
搴蓬启长叹,苍苍夕阳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独自漫步在荒凉山野间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深沉的人生感悟。
开篇写诗人清晨独自拄杖漫步,在空旷山野中放松心情,这种孤独的行走反而让他产生了奇妙的领悟。接着用生动的画面展现山野景象:重叠的山岭像互相拥抱,奇特的岩石构造交错排列,石缝间屯聚着白云,山岩上悬挂着静止的瀑布。这些描写既真实又充满想象力。
然后笔锋转向人类活动的痕迹:人烟稀少的深山残存着破败的村落,倒塌的墙垣像缺了牙齿,老屋勉强支撑着。石臼里爬满了肥虫,荒废的场院长满野草,废弃的山田间依稀可辨樵夫走出的路。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人类文明被自然重新占领的过程。
最后诗人感叹:那些曾经隐居山岩的人,如今白骨已埋入坟墓。但人的精神传承就像火种传递,不会真正消失。结尾处诗人拔起一株蓬草发出长叹,望着苍茫暮色中的夕阳,将整首诗的意境推向深远。
全诗通过"行走-观察-思考"的结构,把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完美结合。破败的村落暗示着时间流逝,而"火传薪偶傅"的比喻又表达了精神传承的永恒性。最后苍茫的暮色更强化了这种时空交错的苍凉感,让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思考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