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峡山飞来寺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观和内心独白的交织,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宁静的情感。
首联"寻真直上半云亭,曲径花深路窈冥"写的是登山寻访寺庙的过程。作者沿着蜿蜒的小路向上攀登,路边花草繁茂,云雾缭绕,营造出一种神秘幽深的氛围。"半云亭"暗示寺庙高耸入云,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颔联"人献旧环猿啸雾,僧敲清磬石谈经"用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寺庙的环境。前句写自然之景:有人献上旧物(可能是供品),猿猴在雾中啼叫;后句写寺庙生活:僧人敲击磬(佛教法器)的声音在山石间回荡,仿佛石头也在谈论佛经。这两句动静结合,把寺庙的庄严与自然的野趣融为一体。
颈联"色身未了三生劫,功业无成两鬓星"转入内心独白。"色身"指肉身,"三生劫"是佛教用语,指轮回之苦。作者感叹自己还未看破红尘,功名事业也无所成就,两鬓已经斑白。这里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尾联"欲任招提结香火,逍遥福地可忘形"表达了归隐之意。"招提"指寺庙,作者想在佛寺中结缘修行,在这片逍遥福地忘却尘世烦恼。"忘形"二字点明主旨,展现了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理想境界。
整首诗从登山写起,通过描绘寺庙环境,最终落脚于内心感悟,展现了从尘世烦扰中寻求解脱的心路历程。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更有对精神自由的向往,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