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登邯郸丛台
春风赵国台荒,月明几照苕华梦。
纵亡横破,西山留在,翠鬟烟拥。
剑履三千,平原池馆,谁家耕垄。
甚千年事往,野花双塔,依然是,骚人咏。
还忆张陈继起,信侯王、本来无种。
乾坤万里,中原自古,几多麟凤。
一寸囊锥,初无语颖,也沾时用。
对残釭影淡,黄粱饭了,听征车动。
纵亡横破,西山留在,翠鬟烟拥。
剑履三千,平原池馆,谁家耕垄。
甚千年事往,野花双塔,依然是,骚人咏。
还忆张陈继起,信侯王、本来无种。
乾坤万里,中原自古,几多麟凤。
一寸囊锥,初无语颖,也沾时用。
对残釭影淡,黄粱饭了,听征车动。
现代解析
这首词以邯郸丛台为背景,通过古今对比抒发历史兴衰的感慨,充满哲思和人生况味。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上片写景怀古,用"春风""荒台""野花"等意象勾勒出丛台的沧桑。词人站在破败的台址上,联想到战国时赵国三千门客的盛况,如今只剩农民耕作的田地。这种强烈对比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再辉煌的霸业终将化为尘土,唯有文人墨客的咏叹能穿越时空。
中片转入历史思考,用"王侯无种"打破宿命论。通过回忆秦末张耳、陈胜这些平民出身的豪杰,指出英雄不问出身的真理。"麟凤"比喻杰出人才,强调中原大地自古人才辈出,关键在于机遇。这里暗含词人对人才埋没的惋惜。
下片转入个人抒怀,用"囊锥"这个典故(比喻有才能的人终会显露)自比。词人在灯火将尽时吃着黄粱饭(暗用"黄粱一梦"典故),听着远行的车马声,流露出功业未成的惆怅。这个结尾余味悠长,既有对历史循环的领悟,又带着继续前行的决心。
全词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穿越古今的苍茫感:英雄霸业会消失,但人类对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词人用丛台的荒芜对比历史的永恒,用个人的渺小映衬精神的可贵,这种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正是跨越千百年仍能引起我们共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