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自见轩

丛林争致致不得,茧足径来寻俨师。
幽境自能情外见,高怀独出世间痴。
清晨倚槛临黄卷,五月乱山闻⑴子规。
夙习尚嗟消未尽,壁间时录和陶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超脱世俗的修行者(俨师)的生活状态和内心境界,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写修行者的与众不同:世人争相追逐名利却求而不得,而这位修行者却主动远离尘嚣,穿着草鞋(茧足)来深山寻找内心的宁静。"致致不得"的重复使用,突出了世俗追求的徒劳。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修行生活的美好:在幽静环境中能看见常人看不到的风景(暗指领悟人生真谛),高尚的情怀让他显得与痴迷名利的世人不同。清晨倚着栏杆读书,五月深山传来杜鹃啼鸣,这些日常细节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

最后两句写修行者坦诚的一面:虽然修行多年,但承认自己还没完全改掉旧习(暗示人性弱点),闲暇时仍在墙上抄写陶渊明的诗(陶诗代表隐逸情怀)。这种不完美反而让形象更真实可亲。

全诗通过鲜明的对比(世俗追逐vs山林隐居)、生动的场景描写(读书、听鸟鸣)和坦诚的自我剖白,塑造了一位既超脱又真实的修行者形象,传递出"真正的智慧在于认清生活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的哲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