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天池后岭

往将天事问脩人,碧玉苍波妄比伦。
而今万仞峰头立,依旧圆空挂斗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山之巅的感悟,语言简单却意境深远。

前两句写诗人曾经向"修人"(可能指隐士或高人)询问天机奥秘,那时觉得碧玉般的湖水和苍茫波涛已是人间至美,无法比拟。这里用"妄比伦"(错误地比较)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认知局限。

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如今站在万丈高峰上,发现浩瀚星空依然如故地悬挂头顶。这里的"圆空挂斗辰"用北斗星辰象征永恒不变的宇宙真理,与之前的"碧玉苍波"形成鲜明对比。

全诗通过登山前后的视角变化,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年轻时觉得惊艳的景色,在获得更高境界后才发现只是寻常。而真理(斗辰)永远在那里,不会因为人的认知改变而改变。这种对认知境界的思考,通过登山看星这个具体场景生动呈现,让读者在诗意的画面中自然领悟人生哲理。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