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联句诗由两位诗人合作完成,通过日常浇花工具"瓦喷壶"展开了一场充满生活情趣的对话。
前四句展现喷壶的古今对比:传统锡制喷壶笨重昂贵,新兴陶制喷壶轻便实用。诗人用"最愁芳草歇"的拟人手法,把浇花写成呵护生命的温柔举动,让短僮频繁操作喷壶的日常场景顿时充满诗意。
后四句则聚焦浇花时的生动画面:喷壶洒落的水珠像雨滴轻抚病叶,又似珍珠跳落水槽。结尾巧妙用典,将普通浇花与"汉阴老人抱瓮灌园"的典故对比,既赞美现代喷壶省力,又暗含对朴素生活智慧的欣赏。
全诗把平凡家务写成雅事,通过器物革新看到生活进步,在寻常事物中发现诗意。两位诗人你一言我一语,就像用文字玩了一场优雅的接力赛,让浇花这件小事变得妙趣横生。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