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溪边的宁静画面,语言简练却充满深意。
前两句"溪上有双桥,一一龙鳞石"像电影镜头般展开:清澈的溪水上横跨着两座石桥,桥面石板排列如龙鳞般整齐。这里用"龙鳞"形容石板,既写出石桥的精美工艺,又暗含对自然造化的赞叹。
后两句笔锋一转,聚焦到人物:"白发倚春风,愧尔樵人色"。一位白发老者倚立春风中,看着樵夫(砍柴人)红润健康的面色,不禁感到惭愧。这里形成鲜明对比:老者代表岁月流逝,樵夫象征自然生命力;春风中,一个感叹年华老去,一个充满劳动活力。
全诗妙在通过简单场景展现人生感悟。石桥的坚固永恒与人的衰老短暂形成对照,而"愧"字尤其耐人寻味——既是羡慕樵夫的年轻力壮,也暗含对虚度光阴的自省。诗人没有直接抒情,却让读者感受到那份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惆怅。
宗臣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