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居感兴二十首(和晦翁) 其五

有阴斯有阳,有夏斯有夷。
气化有盛衰,天运有合离。
来者虽莫测,逝者每如兹。
治泰忽苞桑,遭屯空涟洏。
扶衰仅救敝,孰与大有为。
际遇旷千载,所以志士悲。
翱翔数千仞,凤鸟何知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了世间万物对立统一、盛衰交替的自然规律,以及有志之士面对时代困境的无奈与悲叹。

前四句用大白话讲:有光明就有黑暗,有华夏文明就有边远异族("夷"指古代中原以外的民族)。万事万物都有兴盛衰落,就像天体运行有聚有散。这四句用自然现象比喻人世变迁,说明变化是永恒的规律。

中间四句说:未来虽然难以预测,但历史总在不断重演。太平盛世可能突然崩塌("苞桑"指桑树根基动摇),遭遇困境时只能空自流泪。这里用桑树比喻国家根基,暗示繁荣中暗藏危机。

接下来四句直抒胸臆:在衰败时只能修修补补,哪比得上大展宏图?但这样的机遇千年难遇,所以有志之士深感悲哀。这里道出诗人对"生不逢时"的感慨,就像现代人常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最后两句突然转向凤凰意象:凤凰能翱翔九天,但它怎会懂得人间的时机呢?用神鸟反衬凡人,暗示即使如凤凰般高洁,在错误的历史节点上也难有作为。凤凰的"不知机"恰恰反衬出人类对时机的敏感与无奈。

全诗用自然规律映照社会变迁,通过"盛衰""合离"等对立概念,展现了一个清醒者对历史循环的洞察,以及在时代夹缝中理想难以实现的苦闷。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感,就像现代人面对无法改变的大环境时,依然坚持理想的姿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