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八夜辞屋叹
城狐暝嗥乌啄木,主人惊呼夜辞屋。
忽闻官军破城府,号令新传大都督。
火烧排栅照夜光,饶军奔溃人马伤。
快船直上春水发,明日军来安可当。
贫家无时走军马,少在家居多在野。
断垣未补棘遮门,败壁无泥雨飘瓦。
去年同行二十人,今年一妻兼病身。
弟兄飘散儿女丧,投杖欲往还逡巡。
人生辛勤理门户,暂去那能不回顾。
开花不得待人看,愤杀墙东旧桃树。
忽闻官军破城府,号令新传大都督。
火烧排栅照夜光,饶军奔溃人马伤。
快船直上春水发,明日军来安可当。
贫家无时走军马,少在家居多在野。
断垣未补棘遮门,败壁无泥雨飘瓦。
去年同行二十人,今年一妻兼病身。
弟兄飘散儿女丧,投杖欲往还逡巡。
人生辛勤理门户,暂去那能不回顾。
开花不得待人看,愤杀墙东旧桃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中普通百姓的悲惨遭遇,通过一个家庭的破碎折射出时代的苦难。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前八句是"战祸降临":用乌鸦啄木的凶兆开篇,突然官军破城,火光冲天。新都督上任的号令还没听清,敌军已经杀到眼前。百姓只能连夜弃家逃命,连快船都抢着开走,因为知道明天更可怕的军队就要来了。这里用"火烧排栅""人马伤"等画面感极强的描写,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中间八句是"家破人亡":通过断墙、破瓦等细节展现这个家早已贫困潦倒。去年还有二十口人同行逃难,如今只剩病弱的妻子相伴。兄弟姐妹失散,儿女夭折,老人拄着拐杖想走又舍不得离开。这里"投杖欲往还逡巡"的细节特别揪心,把老人进退两难的痛苦写得入木三分。
最后四句是"绝望控诉":诗人愤怒质问:人生辛苦经营的家,谁能说丢就丢?就像墙东的桃树,好不容易开花却无人欣赏,这树该有多愤怒!用桃树开花无人看的比喻,道尽乱世百姓所有努力都付诸东流的悲哀。
全诗最打动人处在于真实细节:遮门的荆棘、漏雨的破瓦、老人颤抖的拐杖...这些具体意象比空喊"民生疾苦"更有力量。最后桃树的意象尤为精妙,把人的情感投射到植物上,让愤怒与绝望有了载体,堪称古代版的"无声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