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箱根 其三
举国无名川,一湖何滉瀁!环抱三百里,下窥五十丈。
神武开辟来,亘古无消长。氿泉日穴出,洑流失归向。
一碧湛空明,万象绝依傍。昂头只日月,两轮互摩荡。
我来驾一舟,杳茫迷所往。谓是沧溟游,乘风破巨浪。
何图众山顶,乃泛海荡荡。关东昔豪杰,割地争霸王。
汤池据此险,漆城莫敢上。迩来司农官,又作填海想。
凿脉乾此湖,可得千沃壤。纷纷校得失,尧桀我俱忘。
且作烟波徒,容与打双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日本箱根湖时的震撼感受,并融入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开篇用对比手法突出箱根湖的独特——在日本这个缺少名山大川的国家,这片广阔湖水(周长三百里、深五十丈)显得尤为壮观。作者感叹湖水从神话时代就存在,泉水不断涌出却永不干涸,清澈得能倒映整个天空,仿佛连日月都在水中嬉戏。
乘船游览时,作者产生奇妙错觉:明明是在山顶湖泊,却像在茫茫大海上破浪航行。这种空间错位感生动展现了湖泊的浩瀚。
后半段笔锋转向历史沉思:这里曾是古代军阀争夺的军事要地("汤池"指易守难攻之地),如今官员却想排干湖水造田。作者用"尧桀我俱忘"表明不愿评判这些得失对错,选择做个逍遥的划船人,享受当下的湖光山色。
全诗妙在将自然奇观、历史沧桑与人生感悟完美融合:既有对自然伟力的赞叹,又暗含"人类争权夺利不如寄情山水"的智慧,最后以悠然划桨的画面收尾,给人无限回味。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