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乳入池与珠璧水合味合则杂余截竹为筒命小僮持向乳缝处承注八罂因以所贮惠泉比尝觉远逊此易曰山下出泉蒙此水之胜惠泉蒙与壮之分耳赋以记之
珍重甘芳挹注殊,一筒中引万玑珠。
坐观偷渡违行地,领略初生胜啖臾。
庐岫飞流宁复稚,江心远没亦成奴。
法同抱瓮非机事,谷里经纶总是愚。
坐观偷渡违行地,领略初生胜啖臾。
庐岫飞流宁复稚,江心远没亦成奴。
法同抱瓮非机事,谷里经纶总是愚。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雅士采集山泉的闲适场景,通过对比不同泉水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朴素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写采集山泉的过程:作者用竹筒接引石缝中滴落的泉水,像收集万颗珍珠般珍视。他静坐观察泉水自然流淌的轨迹,觉得这样初生的泉水比刻意取来的更美味。这里"偷渡"形容泉水自然流出的状态,"违行地"指不按人工规划的路径流动。
中间四句进行对比:庐山的飞瀑虽然壮观但不够纯净,江心的深水虽然广阔却失去了活力。作者认为用竹筒接水这种原始方法("抱瓮"指古人用瓦罐打水的朴素方式)比用机械取水更有意趣,暗讽那些处心积虑追求功名的人("谷里经纶"代指谋划大事)其实很愚蠢。
全诗通过日常小事展现生活哲理:最自然的往往是最好的,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比处心积虑的钻营更有价值。诗中"玑珠"比喻水滴,"飞流""远没"象征不同的处世态度,最后用"愚"字反讽,实际是赞扬返璞归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