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言田学士况书言上庠祭酒厅北轩予所种竹滋茂

昔承上庠乏,莳竹北堂轩。
饬吏勤浸灌,冉冉荣孤根。
日晏到官下,对赏忘尘喧。
海月影宵戺,天风籁晨颠。
去年主人斥,负谤为淮藩。
后来异好尚,欲诿不敢宣。
何幸觏时哲,乃加封殖恩。
千里走书驿,语竹遥相存。
不才好冷局,异日期归旋。
千万屏剪伐,勿令孤愿言。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在官学(上庠)种竹子的故事,表达了对竹子坚韧品格的喜爱,以及官场沉浮中的人情冷暖。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种竹回忆(前8句):作者回忆当初在官学任职时,在北边轩窗前种下竹子。他嘱咐下属勤浇水,看着竹根慢慢成活。下班后常对着竹子欣赏,忘记尘世烦恼。月光洒在台阶上,晨风吹动竹叶发出声响——这些细节描写让人感受到作者与竹子相处的宁静时光。

2. 官场变故(中间6句):后来原领导被贬("主人斥"),新来的上司不喜欢竹子,想除掉又不敢明说。直到遇到现任贤明的长官("时哲"),不仅保护竹子,还特意写信告知作者这个好消息。"千里走书驿"说明两人交情深厚。

3. 深情嘱托(最后4句):作者自谦能力不足("不才好冷局"),预感自己将来可能调任。他恳切地请求:千万别砍伐这些竹子,别辜负他当年的心愿。最后两句几乎是带着哀求的语气,可见他对这些竹子的感情之深。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竹子比喻知识分子的气节,新老领导对竹子的不同态度,暗喻官场的人事变迁 - "海月""天风"等自然意象的描写清新脱俗 - 语言朴实但感情真挚,特别是结尾的嘱托十分动人 - 通过种竹小事,反映了宋代文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精神追求

就像现代人养宠物或种花草一样,作者把这些竹子当成了精神寄托。透过诗句,我们能看到一个宋代官员在繁忙公务中,如何通过亲近自然来保持内心的纯净。

宋祁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