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其五 (丙申稿,清光绪二十二年)
凉风剥高林,万树忽全裸。
英华不可恃,荣者已先堕。
人生怀百忧,所见毋乃左!
乾坤忽流劫,万汇尽一火。
死者为哀燐,存者仅硕果。
出门念交旧,万里剩孤我。
嗟哉何酷毒,此罪天应坐。
留此七尺躯,马革不得裹。
畀为愁城主,所值无一可。
闻有古化人,天不能福祸。
我欲往从之,道远多坎坷。
采桂持作楫,纫兰持作柁。
茫茫此愁海,远泛凌风舸。
英华不可恃,荣者已先堕。
人生怀百忧,所见毋乃左!
乾坤忽流劫,万汇尽一火。
死者为哀燐,存者仅硕果。
出门念交旧,万里剩孤我。
嗟哉何酷毒,此罪天应坐。
留此七尺躯,马革不得裹。
畀为愁城主,所值无一可。
闻有古化人,天不能福祸。
我欲往从之,道远多坎坷。
采桂持作楫,纫兰持作柁。
茫茫此愁海,远泛凌风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乱世中的孤独与忧愁,充满了对生命无常和命运残酷的感慨。
开头用"凉风剥高林"比喻时代动荡,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再茂盛的树木也会突然变得光秃秃。诗人感叹美好的事物难以长久,曾经辉煌的东西转眼就会衰败。
接着诗人联想到人生充满忧虑,看到的世界似乎都是扭曲不公的。整个世界像遭遇了一场大灾难,万物都被烈火吞噬。死去的人化作磷火,活着的人寥寥无几。出门想找老朋友,却发现万里之内只剩自己孤身一人。
诗人质问上天为何如此残酷,认为这些苦难都是上天的罪过。自己虽然活着,却不能像战士那样马革裹尸(光荣战死),反而成了"愁城主"——被忧愁包围的人,遇到的都是不如意的事。
最后诗人听说古代有超脱世俗的"化人",连上天都不能左右他们的命运。他想要追随这样的人,但道路遥远艰难。于是准备用桂花做桨、兰草做舵,驾驶着小船在茫茫愁海中前行,表达出在苦难中依然保持高洁品格、奋力前行的决心。
全诗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比喻社会动荡,通过强烈的对比展现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但结尾又透露出不向命运低头的坚韧精神。语言直白有力,情感真挚深沉,能让读者感受到乱世中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坚守。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