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一位离世官员的深切怀念和对他高尚品格的赞美。
前两句写这位官员(赵公)生前淡泊名利,主动辞去官职("双节"象征权力),选择自由自在的生活("一筇"指一根竹杖,象征简朴生活)。就像扬雄虽然像凤凰一样有才华,但更愿意像老子那样超脱自在。
中间两句用自然景物作比喻:雨后明月照着窗前的青草,象征他清正廉洁的品格;寒风吹过坟头的松树,暗示他去世后人们悲恸的心情。这两个画面一静一动,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直接抒发情感:老百姓会在巷子里为他痛哭,这种哀悼不只是暂时停止舂米(古时丧礼习俗),而是发自内心的悲痛。全诗通过官员生前的选择、自然景物的象征和民众的反应,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一位清廉正直、深受爱戴的官员形象。
俞德邻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