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咏水》用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水的多样魅力和深层寓意。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层:水的宏大与灵动(前四句)
开头两句写水的地位——它被记载在地理典籍中("通地纪"),又像支流汇入天河("合天津"),凸显水的广阔和神圣。接着用两个动态画面:月光下的清澈水波("波随月色净"),以及春天桃花飘落水面的柔美姿态("态逐桃花春"),把水写得既纯净又充满生命力。
第二层:水的奇幻光影(中间两句)
诗人进一步观察水的反光效果:晚霞映照时,水面像藏着隐形的石头("照霞如隐石");柳枝倒影中,波纹又像游动的鱼鳞("映柳似沉鳞")。这两个比喻把普通的水景变成了充满想象力的魔法镜面。
第三层:水的哲学意味(最后两句)
结尾突然升华——"上善若水"是道家经典思想,说水滋养万物而不争,象征最高尚的品德。诗人说最终要"取用"这种智慧("挹上善"),把它送给淡泊交友的人("澹交人")。这里把自然现象提升到做人境界,暗示像水一样清澈包容才是处世之道。
全诗妙在:先让你看见水的美丽画面,再带你思考水的精神内涵。写景时像摄影师捕捉波光柳影,说理时又像哲学家拈花微笑,最后落脚到"做人当如水"的朴素真理。读起来既有视觉享受,又有心灵启发。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