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朋来临别索题存耕旧隐图

忆昔百丈岩前游,泊船去登湖上楼。
天清野旷一凝望,锦屏森列当前头。
中见苍厓拔地起,绝怜嘉木连云稠。
䆗窱回溪出僧宇,参差危壑生悬流。
人言此地倘归隐,布衣便欲轻公侯。
茆屋春深薜荔长,石栏路绕丛篁幽。
长镵茯苓静可斸,空林柿叶寒仍收。
回头世事忽如猬,廿年误向红尘里。
不知何日继追寻,每忆此山劳梦寐。
应君示我新画图,开卷中堂起烟雾。
摩挲浓墨思旧经,却似登楼看山处。
君谓松根即故庐,一榻左右俱图书。
沙田水足牛力壮,归耕试论今何如。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回忆过去在百丈岩游玩的经历,并感慨自己误入红尘二十年,如今看到朋友画的《存耕旧隐图》,重新勾起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回忆美景(前12句):
作者回忆起当年在百丈岩游玩的情景:停船登楼,远眺群山,看到陡峭的山崖、茂密的树林、幽深的溪流和飞泻的瀑布。人们都说这里适合隐居,住在这里连公侯的地位都不稀罕。他想象着隐居生活的细节:春天薜荔爬满茅屋,竹林小径幽静,可以悠闲地挖茯苓、收柿叶。

2. 现实感慨(中间4句):
作者突然回到现实,感叹自己这二十年都在红尘中奔波,像刺猬一样被世事困扰。虽然一直梦想着重返那片山水,却始终未能如愿。

3. 看图思归(最后8句):
朋友应君给他看新画的隐居图,画中的烟雾缭绕让他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登楼望山的地方。朋友说松树下的老屋还在,屋里堆满书籍,沙田水足可以耕种,问他是否考虑回去务农。这里透露出朋友在邀请他一起归隐。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生动的画面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如"锦屏森列"写群山像屏风,"参差危壑生悬流"写瀑布飞泻)
- 通过强烈对比(自由的山居vs烦扰的尘世)表达对隐居的渴望
- 结尾朋友邀约的开放式结局,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本质上,这是一首关于"都市人田园梦"的诗,现代人读来依然能产生共鸣——我们也会在忙碌之余向往田园生活,也会因为一张照片、一幅画就勾起对诗和远方的渴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