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黄任道

长河之流几万里,骇若泻自天上来。
奔湍冲山拔地走,直有到海无邪回。
人之所观乃流沬,犹以泪射忧天摧。
想其根源发声势,如纵烈火烧千雷。
古来走死万万脚,竟莫识自何来哉。
我疑鸿荒混沌日,冲破天地之元胎。
夸娥摇头巨灵走,避不敢道曾疏开。
锄耰之成乃畎浍,欲计议此诚可哈。
长帆大舰不敢绝,尚恐飘去无垠涯。
愚儿脚惯踏潢潦,安敢逆此加泝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气势磅礴的长河,用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自然力量的震撼。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河流的狂暴形象
诗人把长河比作从天上倾泻而下的洪水("骇若泻自天上来"),用"奔湍冲山""烧千雷"等画面感极强的比喻,让人仿佛听到轰隆水声,看到浪花飞溅。最有趣的是说古人走遍万里("万万脚")都找不到它的源头,暗示大自然的神秘莫测。

2. 人类的渺小对照
面对这样的自然伟力,人类显得特别弱小:人们看到的只是水沫("流沬"),像杞人忧天般瞎担心;开凿的沟渠("畎浍")在巨河面前可笑得像玩具;连大船都不敢轻易航行,怕被冲走。这种对比突出了自然的不可征服。

3. 哲理性的思考
诗人用神话元素(夸娥、巨灵神)暗示这河流可能开天辟地时就存在,连神仙都敬畏。最后用"惯踏小水沟的人怎敢逆流而上"的比喻,暗含做人要认清自身局限的智慧。全诗在赞叹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教会我们保持敬畏之心。

这种将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结合的写法,既有李白式的浪漫想象,又带着苏轼式的通透智慧,让读者在感受自然壮美的同时获得思想启迪。

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