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倦圃图二十首 其八 溪山真意轩(丙午)

远树闻疏钟,夕阳上乔木。
相对忽忘言,赏心在幽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悠远的自然场景,传递出独处时的心灵共鸣。

前两句"远树闻疏钟,夕阳上乔木"用声音和光影勾勒画面:远处树林传来稀疏的钟声,夕阳的余晖爬上高大的树木。这里的"疏钟"暗示可能是山寺的钟声,与自然融为一体。

后两句"相对忽忘言,赏心在幽独"是点睛之笔:面对这样的景色,突然忘记了要说什么,因为最愉悦的感受就在这幽静的独处时刻。诗人捕捉到人与自然相遇时那种无需言语的默契,独处反而成为最珍贵的享受。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钟声、夕阳这些具体意象营造出空灵意境
2. 展现了中国文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审美情趣
3. 揭示了独处时与自然对话带来的精神愉悦
4. 语言干净利落,没有刻意雕琢,却余韵悠长

就像我们现代人偶尔放下手机,独自在黄昏的公园长椅发呆时,那种突然被自然打动的瞬间体验。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