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妆

蛾蕊颦深,翠茵蹴浅,暗省韶光迟暮。
断无情种不能痴,替消魂、乱红多处。
飘零信苦。
只逐水、沾泥太误。
送春归、费粉娥心眼,低徊香土。
娇随步。
著意怜花,又怕花欲妒。
莫辞身化作微云,傍落英、已歌犹驻。
哀筝似(去声)诉。
最肠断、红楼前度。
恋寒枝、昨梦惊残怨宇。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惜春伤怀的细腻场景,核心情感是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与怜惜。

上片(前八句)像一组蒙太奇镜头:先特写女子皱眉看落花("蛾蕊颦深"),再拉远到满地残红("翠茵蹴浅"),突然转入内心独白——意识到春天就要结束("韶光迟暮")。"断无情种不能痴"这句很妙,说除非是铁石心肠的人,否则谁看到这景象都会伤感。花瓣飘落、随水流走的画面,被赋予"太误"的感叹,仿佛落花自己选错了归宿。

下片(后十句)情感更浓烈。女子徘徊在落花堆里("低徊香土"),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娇随步"),矛盾心理写得极生动:既想呵护残花,又怕自己的怜惜反而伤害它们。"化作微云"的想象很美,甘愿变成一片云守护落花,连歌声都为之停留。最后用哀怨的筝声和昨夜的残梦收尾,就像电影结束时萦绕在观众耳边的余韵。

全词最动人的是那种"想触碰又缩回手"的温柔。作者把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对流逝的无力感,转化成看得见的动作(皱眉、徘徊)、听得见的声音(哀筝、歌声)、甚至具象的幻想(化作云朵)。这种情感现代人依然能共鸣——就像我们面对即将消失的传统手艺、逝去的青春时,那种混合着怜爱、遗憾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况周颐

况周颐(1859~1926)晚清官员、词人。原名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号蕙风词隐,人称况古,况古人,室名兰云梦楼,西庐等。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光绪五年举人,曾官内阁中书,后入张之洞、端方幕府。一生致力于词,凡五十年,尤精于词论。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著有《蕙风词》、《蕙风词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