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集有除夜诗首四句云行年三十九劳生巳强半岁莫日斜时还为昔人叹盖述白太傅语也后苏公年止六十五而白公七十六予今年六十九适介其间因自赋以寄鄙怀
岁暮日斜三十九,更加三十又何如。
劳生强半苏终少,视古犹稀白有馀。
学士仍兼惭老学,书生未敢望尚书。
平生却恨张师德,能保虚名不是渠。
劳生强半苏终少,视古犹稀白有馀。
学士仍兼惭老学,书生未敢望尚书。
平生却恨张师德,能保虚名不是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回顾人生的感慨之作,用对比手法展现了对生命、成就和虚名的思考。
开头借用苏轼和白居易的诗句做对比:苏轼39岁时感叹人生已过半,结果只活到65岁;白居易活到76岁,在当时算长寿。作者69岁,正好介于两人之间,引发对生命长度的思考。
中间四句是作者自嘲:虽然像苏轼一样感叹"人生过半",但实际寿命比苏轼长;虽然羡慕白居易的长寿,但自己也算活得不错。接着谦虚地说自己虽然被称为"学士",但学问还不够;虽然是个读书人,但不敢奢望当大官。
最后两句用典故表达对虚名的反思:作者讨厌唐代张师德那样靠关系获取名声的人,认为真正的名声不是靠手段得来的。这里暗含作者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名声应该靠真才实学,而非投机取巧。
全诗语言朴实,通过三位文人的寿命对比,带出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思考,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有对踏实做人的坚持,读来令人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