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淮南苏同佥赴镇
大江洪流若奔马,横截中天向东泻。
吴楚风烟浩荡中,海门赤日光相射。
上将气吞云梦泽,猛士声振长平瓦。
灵旗遥指濠泗间,神戈暂驻狼山下。
万民不扰农业兴,白叟黄童在田野。
文武之道惟张弛,固识贤才天所授。
去年开阃今复来,欢呼动地声如雷。
愿翻长江作霖雨,沛泽何止沾枯荄。
我钦当时羊叔子,岘山之碑传未已。
清德九世其在君,缓带轻裘自兹始。
吴楚风烟浩荡中,海门赤日光相射。
上将气吞云梦泽,猛士声振长平瓦。
灵旗遥指濠泗间,神戈暂驻狼山下。
万民不扰农业兴,白叟黄童在田野。
文武之道惟张弛,固识贤才天所授。
去年开阃今复来,欢呼动地声如雷。
愿翻长江作霖雨,沛泽何止沾枯荄。
我钦当时羊叔子,岘山之碑传未已。
清德九世其在君,缓带轻裘自兹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领赴任时的壮阔场景,歌颂了他的才能与仁德,同时寄托了对百姓安居乐业的期望。
开头四句用奔腾的长江比喻军势浩荡,太阳映照江面的画面充满力量感,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将领出征的恢弘气势。"上将气吞云梦泽"等句通过夸张手法,把将领比作能震慑山川的英雄,连古代战场的瓦片都为之震动,突显其威名远播。
中间部分笔锋转向民生,用"万民不扰农业兴"等朴实语言,展现将领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诗中特别提到老人小孩都能安心耕作,这种具体的生活场景比直接赞美更有说服力。
最后用"长江作霖雨"的比喻,把将领比作滋润万物的甘霖,既赞美其才能,又暗含对仁政的期待。结尾引用历史名将羊叔子的典故,将现实人物与历史贤臣相提并论,既褒扬了当下将领,又增添了文化厚重感。
全诗巧妙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既有金戈铁马的豪迈,又有心系苍生的温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历史典故,让对将领的赞颂显得具体而不空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