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江渡

庄蹻牂柯楚地,博望乘槎汉年。
一壑云涛洚洞,两岸石磴勾连。
树锋夕声灵籁,草际朝岚暮烟。
倦策萧萧羸马,愁看站站飞鸢。

现代解析

这首诗《盘江渡》描绘了一个古老的江边景色,带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分析:

1. 庄蹻牂柯楚地:
这句提到了庄蹻和牂柯,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地点或者人物。楚地指的是古代楚国的地方,这里可能是为了增加历史感,营造一种深远的文化背景。

2. 博望乘槎汉年:
博望可能是指博望山或者与之相关的地名。乘槎指的是乘坐木筏或船只。汉年则指的是汉朝的时代。整句话描绘了在汉朝时期,有人乘坐船只经过这个地方。

3. 一壑云涛洚洞:
壑指的是山间的大沟,云涛则是翻滚的云海。洚洞可能是形容沟壑深邃,整个词语组合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山间的深邃与云海的壮观。

4. 两岸石磴勾连:
两岸指的是江或河的两旁,石磴是石头台阶或者石头形成的路。勾连可能形容这些石头之间互相连接,形成一种自然桥梁或通道的景象。

5. 树锋夕声灵籁:
树锋指的是树梢的顶端,夕声可能是傍晚时刻的声音,灵籁则是一种形容声音美妙、悦耳的方式。整句话描绘了傍晚时刻,树梢间传来美妙的声音。

6. 草际朝岚暮烟:
草际指的是草地之间,朝岚是早晨的雾气,暮烟则是傍晚的烟雾。这句话描绘了早晨和傍晚江边草地的雾气景象。

7. 倦策萧萧羸马:
倦策是疲惫的策马前行,萧萧是形容马叫声,羸马指的是瘦弱的马。整句话描绘了一个骑着疲惫瘦弱马匹的旅人形象。

8. 愁看站站飞鸢:
站站可能是形容鸟儿停留的样子,飞鸢指的是飞翔的老鹰或类似鸟类。旅人骑着马看着盘旋或停留的鸟儿,带有一种忧愁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江边景色的壮丽和历史文化的厚重,展现了旅人的疲惫、忧愁和对自然美景的感慨。既有对历史的追溯,也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