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李周卿二首 其二
城居日蛙黾,局促复局促。
去作山中客,放浪谁检束。
溪光淡于冰,山骨净如玉。
怀我同心人,团茅住深竹。
垂纶鲜可食,种秫酒亦足。
石坛三万丈,醉眼天一粟。
安得万里风,相从两黄鹄⑴。
去作山中客,放浪谁检束。
溪光淡于冰,山骨净如玉。
怀我同心人,团茅住深竹。
垂纶鲜可食,种秫酒亦足。
石坛三万丈,醉眼天一粟。
安得万里风,相从两黄鹄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告别好友后,对自由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知心朋友的思念。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城里生活像井底之蛙般憋屈,而山中生活无拘无束。"蛙黾"就是蛤蟆,比喻在城里活得缩手缩脚。
中间八句描绘理想中的山居图景:溪水比冰还清澈,山峰像玉一样干净。想念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竹林深处搭个茅草屋。可以钓鱼当菜,种高粱酿酒。坐在高高的石台上喝酒,醉眼望去,广阔天地都变得很小。这些画面充满自然野趣,用"淡于冰"、"净如玉"这样干净的比喻,突出山林的纯净美好。
最后两句突发奇想:真想乘着万里长风,和好友像两只黄鹄鸟比翼齐飞。这个浪漫的想象把离别之情升华为对精神自由的共同追求。
全诗妙在把日常景物写出仙气:溪水能比冰透亮,山峰像玉雕成,种地酿酒也能喝出神仙境界。诗人用夸张的比例(三万丈石坛、天一粟)和动物比喻(蛙黾、黄鹄),把对现实的不满转化为对诗意生活的渴望,让普通的山居生活显得格外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