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窗竹寄姬墨生

莫种杨柳枝,秋来已衰老。
野花虽媚人,能得几时好。
竹叶真可爱,盘根满庭内。
众芳摇落时,青青色犹在。
晴看翠欲流,静对虚堂幽。
初传嶰谷种,便得潇湘秋。
俗人爱桃李,却笑谁知己。
虚心犹见猜,守节空如此。
桃李荣春风,此君羞与同。
从来共霜霰,独有南山松。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对比手法赞美竹子的品格,同时暗含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前四句先否定两种植物:杨柳虽然柔美但容易衰老,野花虽然艳丽但花期短暂。这是用反衬手法引出主角——竹子。

中间部分集中描写竹子的优点: 1. 生命力强:根系发达长满庭院,众花凋零时依然青翠。 2. 气质高雅:晴天翠色流动,静立堂前更显清幽。 3. 出身不凡:来自传说中的嶰谷(黄帝时制笛的竹源地),自带潇湘的秋意(暗指高雅意境)。

接着笔锋一转,写现实困境: - 世俗之人偏爱艳丽的桃李,不懂欣赏竹子 - 竹子虚心(双关:既指空心也指谦虚)反被猜疑 - 坚守节操却无人理解

最后用两组对比收尾: 1. 桃李在春风中得意时,竹子不屑与之为伍 2. 只有南山松能与之并肩抗寒(比喻能坚守节操的君子极少)

全诗通过竹子与杨柳、野花、桃李的对比,赞美了不随波逐流、坚守本真的品格,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中知音难遇的无奈。最妙的是把植物特性(空心、常青)和人的品德(谦虚、坚贞)自然融合,让普通植物有了人格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