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火屯口占

水无蚊蚋地无蝻,寺有幡幢石有龛。
山是膏腴溪是乳,草如桑叶马如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宁静的山间寺庙景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是怎么用四句诗来展现这个画面的。

第一句:“水无蚊蚋地无蝻”,这里“蚊蚋”指的是蚊子,“蝻”是指草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个地方的水里没有蚊子和蚊子的幼虫,地面上也没有草蜢,这暗示了环境非常干净,没有这些常见的小虫子。这样的环境给人的感觉是清幽、宁静。

第二句:“寺有幡幢石有龛”,“幡幢”是指寺庙里的祈福幡和装饰物,“龛”是指供奉佛像或神位的小石室。这句话告诉我们,这处寺庙不仅有美丽的装饰,还有供奉的地方。从这里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既庄严又富有宗教氛围的所在。

第三句:“山是膏腴溪是乳”,“膏腴”形容土地肥沃,“乳”在这里形容清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里的山非常肥沃,溪水清澈如同牛奶。这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丰饶与美丽,仿佛置身于一片肥美的田园。

最后一句:“草如桑叶马如蚕”,“桑叶”和“蚕”在这里用来形容草和马的状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里的草像桑叶一样鲜嫩,而马也像蚕一样在享受着草。这句诗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环境的宜人和生机勃勃。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和谐。

通过四句诗,诗人巧妙地描绘出一个远离尘嚣、环境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