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汉朝开国功臣萧何的故事,用现代话来说就是:
开头两句说萧何原本只是沛县(刘邦老家)的小文书(刀笔指文书工作),但后来在关中地区展现了治国大才。"经纶"比喻他像织布一样精心打理国家事务。
中间四句讲他的两大功绩:1)简化秦朝严苛法律,只用"约法三章"安抚百姓;2)在楚汉战争中保障后勤,比前线打仗的将军们功劳更大。这里用"转饷"(运输军粮)这个具体工作来体现他的重要性。
后四句用两个典故形成对比:刘邦记恨萧何阻止他扩建上林苑(皇家猎场),却忘了萧何的功劳;韩信被吕后骗到未央宫杀害时,萧何也参与其中。最后两句是感叹:萧何这么厉害的治国才能,在史书上却只被记成个普通地方官(主吏)而已。
全诗的精妙在于:通过具体事例(运粮、约法三章)展现萧何的实干精神,又用刘邦、韩信的故事反衬他的复杂处境。最后两句的"可怜"既惋惜萧何被低估,也暗含对帝王无情的历史思考。就像现在职场中,真正做实事的人反而不如会表现的人受重用,这种古今相通的人情世故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