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清晨的场景,通过对比冷暖与心境,展现了诗人淡泊自得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写景:太阳从东南方升起,霜冻的天气让病弱的身体感到寒冷。这里用"病骨寒"既写实又暗喻人生境遇的艰难。
中间四句用两组对比表达人生态度:
1. "心同阳藿展"说内心像向阳的豆叶般舒展,"志鄙夏畦难"则鄙视像夏天种菜人那样劳碌钻营。用植物生长状态比喻两种不同活法。
2. "东洛貂裘坏"指富贵皮衣终会破损,"西华葛被单"说粗布单被反而耐久。通过衣物对比体现对物质享受的淡泊。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像嵇康那样慵懒自得其乐,最爱阳光照到三竿高的悠闲时光。用历史人物自比,表达不慕荣华、安于清贫的洒脱。
全诗妙在将冬日景物与人生感悟自然融合,用具体的生活细节(晒太阳、穿破裘、盖单被)传递深刻哲理,语言朴实却意味深长。诗人通过对比冷暖贫富,最终选择了简单自在的生活方式,这种超脱态度在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