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归

送春归,在何处。
禾黍正离离,江城匝屯戍。
杨花零乱点旌旗,天涯芳草连云暮。
旧园桃李遍荆棘,故国楼台尽狐兔。
衣冠不见洛阳花,胡马犹嘶汉宫树。
吴江水绿吴山青,春到春归别有情。
柳色迎人下关塞,随军万里清胡尘。
黄金台榭未埋没,当年勿谓秦无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离去时的景象,同时融入了深沉的家国情怀。

开头写春天离去,不知归向何方,眼前是荒凉的田野和驻守的城池,杨花纷飞,落在军旗上,远方的芳草连着暮云。这些画面既写实又带有象征意义,暗示战乱后的萧条。

接着,诗人用对比手法写昔日的繁华:曾经的桃李园如今长满荆棘,楼台宫殿成了狐狸野兔的巢穴。洛阳的牡丹无人欣赏,只有胡人的战马在汉宫遗址上嘶鸣。这些意象突出了朝代更迭、物是人非的悲凉。

最后,诗人笔锋一转,写到吴地的山水依旧美丽,春天来去自有其深情。柳色青青,仿佛在送人出征,随军扫清边塞的胡尘。结尾提到“黄金台”和“秦无人”,借用典故表达对人才的渴望,暗含复兴国家的希望。

全诗情感复杂,既有对春光消逝的感伤,又有对故国衰败的痛心,最后在苍凉中透出一丝壮怀激烈的斗志。诗人通过自然景物与历史遗迹的对比,传递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