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三浯溪晨登摩崖山山下有镜石以水沃之可照见此地山水

征帆夜渡三浯溪,隐隐岩石濒穹堤。
舟人指点有石刻,乃知此是摩崖碑。
平生自负山水癖,况复此地成幽期。
停舟拥衣坐待旦,霜气慄烈侵人肌。
谁家咿喔灵鸡啼,落月半壁沉天西。
攀萝陟磴寻幽蹊,拂霜细读中兴诗。
字画千古存劲气,笔力一代称雄辞。
后来山谷赋长什,音韵激烈复何悲。
上凌绝顶倚霄汉,下瞰万顷浮晴漪。
土花剥蚀崖壁古,镜石照映山川奇。
洼樽一杯涵积雪,老树百尺悬樛枝。
铿鍧林谷互响答,疑有神物来护持。
登临兴浓不忍去,一声长啸江云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三浯溪、清晨登摩崖山的所见所感,充满山水之乐和怀古之情。

开篇写诗人乘船夜渡三浯溪,看到岸边隐约的岩石,听船夫说这里有摩崖石刻。诗人本就爱山水,这次更是期待已久。他停船等待天亮,虽然霜寒刺骨,但听到鸡鸣、看到西沉的月亮,依然兴致勃勃。

天亮后,诗人攀爬山路寻找幽径,仔细辨认石壁上的"中兴诗"。这些古老的字迹笔力雄健,让他联想到宋代诗人黄庭坚也曾在此赋诗。登上山顶后视野开阔:上方是蓝天,下方是波光粼粼的湖面。古老的石壁被风化剥蚀,但镜石(光滑如镜的石头)仍能映照出山川奇景。

诗中特别描写了几个生动画面:积雪覆盖的石洼像酒杯,老树垂下弯曲的枝条,山谷里的回声像有神灵在回应。最后诗人沉醉其中不忍离去,一声长啸仿佛让江上的云都变低了,展现出豪迈的情怀。

全诗通过夜宿、登山、观景的完整过程,把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摩崖石刻)巧妙结合,既展现山水之美,又表达对古人笔墨的敬仰。诗人用"霜气""落月""老树"等意象营造清幽意境,结尾的"长啸"更是点睛之笔,把登临的畅快感推向高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