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偏远山区县城的景象,同时表达了官员应当关心百姓疾苦的责任感。
前六句用生动的画面感描写了临蒸县的地理环境:
1. 开篇点明这个县城位于偏远山区,周围被高耸的青山环绕
2. 山间溪流蜿蜒如羊肠小道,雾气弥漫
3. 树木枝干盘曲如龙,雨水飞溅似热汤
4. 乌云缝隙间露出澄澈天空,阳光穿透云层照耀大地
这些描写既展现了山区壮丽的自然风光,也暗示了当地生活环境较为艰苦(雾气、暴雨等)。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核心思想:
- 告诫当地官员要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
- 建议应当将百姓迁离这个多瘴气的山区,安置到更好的地方(潇湘指代宜居之地)
诗歌的魅力在于:
1. 用"羊肠""龙体"等比喻让山区景象活灵活现
2. 通过乌云与阳光的对比展现自然变幻之美
3. 在写景中自然过渡到民生议题,体现古代官员的责任意识
4. 对百姓的关怀使这首山水诗有了更深的社会意义
整体而言,这是一首既展现自然之美,又体现人文关怀的官员劝诫诗。
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