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毛君山房即事十首 其五

忘身先要解忘名,分别须臾起不平。
请看早朝霜入屦,何如卧听打衙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以毛君山房即景为背景创作的十首诗中的第五首。它通过生活中的小细节,表达了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于世俗争斗的超脱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解读:

首句“忘身先要解忘名”,意思是想要摆脱尘世的束缚,首先就要放掉对名声的追求,让人明白,真正的忘却并不是对名利的忽视,而是内心的一种淡然和洒脱。这一句启示我们要有超脱世俗的眼光。

次句“分别须臾起不平”,意思是世间的是非常常让人感到不满和不安。这里“须臾”形容时间很短,用“分别”来指那些短暂却让人烦恼的问题。这两句合在一起,说明了尘世中的纷争和烦恼是时刻存在的,但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是否被它们所困。

后两句则有一种退而求其次的豁达态度。“请看早朝霜入屦”,意思是官员们每天早早起床,去面对政务和繁琐的事务,还要忍受清晨的寒冷。这里的“入屦”意指霜沾到了鞋上,形容早上的霜很重。在对比之下,“何如卧听打衙声”则表明,与其要起早贪黑,那不如在家里安安稳稳地听那些衙门敲门的声音,暗示了诗人对轻松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早朝忙碌与居家宁静的生活,表达了诗人愿意远离尘嚣,追求一种更加悠闲、自由的生活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名利的淡薄和对于内心平静的追求。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0